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非遗博物馆 > 刺绣文化
 
总有一股激情在指尖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9-28 15:10:17  点击:2415

 

——王丽华苏绣艺术作品赏析

  在镇湖,从事刺绣工作是当地绣娘的一条生存捷径,根本不需要多加考虑,但是作为谋生手段还是成为终身事业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

  自幼看母亲刺绣是镇湖绣娘们的共同财富,王丽华8岁左右能帮母亲穿针引线。到15岁的时候正式跨入了苏绣的门槛,24岁那年,师从刺绣研究所的余福臻老师学习人物肖像绣。回望自己的从艺之路,王丽华说:“苏绣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应该是我的终身事业。”

  三十年的刺绣生涯,王丽华不断探索,博采众长,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她特别喜欢以摄影图像为绣稿,或人物,或花卉,或山水,或青铜器、玉器,都被她绣得栩栩如生。其针法灵动活泼,色彩丰富饱满,明暗层次清晰,作品质感强烈。其中,尤以青铜器为。她绣的青铜器刚柔并济,具有强烈的体积感,画面充斥着数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沧桑感。

  镜头穿越至十三年前,一位来自台湾的客户送给王丽华一本画册,刊登着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青铜器等文物。画册图片极其精细,青铜文化的内涵诠释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王丽华本能地嗅到了苏绣全新题材并发起了挑战,这无论对市场需求还是技艺发展都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开拓。

  王丽华开始着手尝试刺绣青铜器,但是要填补苏绣史上的空白谈何容易,困难始终陪伴着她。丝线对于刺绣来说如同颜料对于绘画,要做青铜刺绣,所要采用的独特色彩的丝线是以往从未有过的,器皿整体的美在于如何还原再现,青铜刺绣的重点是表现器皿上历史的沧桑感及 岁月留下的包浆。通常绣制 一件青铜器所需丝线 的色彩达到五六 百种甚至上千 种,而过于艳 丽 的色彩不 能 体现青铜器的古朴感和真实感,多数丝线的色彩都是她跟染线企业共同协商订制的结果。针法的综合运用是摆在创作中的第二关口,如何表达青铜的厚重感以及器皿上的纹样包括经因岁月而留下的残缺、锈蚀等,为此王丽华找来很多资料,一点点尝试,在前辈传下来的四十余种针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研发出适合青铜器表达的绣法技艺。王丽华带领着团队埋头苦干,首幅青铜刺绣《犀尊》便荣获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告别如青铜铸造般的酷暑,王丽华又开始了另一番征程,她向着龙门石窟的题材进发,比她之前任何一幅绣品都要巨大,而且也需要组合新的针法来表现岁月对沙砾石的沉淀感和沧桑感。作为一个新课题,王丽华也许将改变人们对苏绣一味细腻、灵巧有余而大气不足的传统观念。在这类题材中,粗犷与细腻将成为一种对比的表达形式,彼此相得益彰,每一针每一线都将诉说苏绣艺术家在传承中的创新精神。

  王丽华简历   1970年 生 于镇 湖,2008年 和2011年分别在中国美术学院和清华美术学院研修。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虎丘区政协委员。  作品《孙中山先生肖像》获1999年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一等奖;《台湾猕猴》获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犀尊》获2002年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来源:苏州日报

上一页:“灵、秀”冠天下 苏绣梁雪芳
下一页:镇湖刺绣展惊艳“丝绸之路”
    
非遗博物馆
[非遗资讯] > 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 > 工业遗产在博物馆中复… > “非遗+旅游”助力文旅…
[中华] > 山东济南实施泉城品牌… > 维权 面临成长的烦恼 > 的“吃货经济”如何走…
[刺绣文化] > 锡绣妙手绣紫艺 > 丝绸“”如何焕发新生… > 刺绣给我的启示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