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非遗博物馆 > 刺绣文化
 
赵红育:创新不易 否定更难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4-1 13:38:58  点击:1926

 无锡是苏绣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与国内其他绣派相比,无锡精微绣可谓独树一帜,主要表现在形制精巧,绣技精湛,绣幅小而境界大,有“寸人豆马”之誉。然而,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和现代工艺的冲击,无锡精微绣也和许多民间传统工艺一样,日渐衰微,后继乏人。

    日前,光明网与无锡市文广新局联合开展“走进无锡非遗保护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光明文化记者在无锡市民族工商业档案馆见到了无锡精微绣传承人赵红育。已近花甲之年的她坐在绣架前穿针引线,举手投足尽显江南绣娘的细腻与温婉。

图为无锡精微绣传承人赵红育 光明网记者产婉玲摄

    刺绣是对艺术的感悟

    锡绣和苏绣是一脉相承的两种刺绣,精微绣属于锡绣。清末民初时则有“不唯国人知之,薄海内外,靡不知之焉”一说,曾一度名比苏绣。

    作为无锡精微绣的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从1973中学毕业后开始学习刺绣。凭着对刺绣的天分和灵气,她学会了难度较高的双面绣技术,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其作品精细微妙,无论是蝇头小楷还是寸豆人马都形神兼备。

    1982年她创作了幅双面精微绣《寿星图》,在5厘米高的寿星袍服上绣了100多个不同字体的寿字,且正反两面完全一样,打破了以往锡绣单面绣的传统方式,不失为对锡绣的一次创新。

    而在双面精微绣中,给人物“开脸”为不易。“‘开脸‘之所以分的很细,是因为弯弯的眉毛、眼睛的神态不是一针能做出来的,需要做的很漂亮。”赵红育一边演示一边解释工艺难点。

    她介绍说,在“开脸”过程中,一根丝线要分成七八十份,而“开脸”时只能用七八十分之一的丝线,这样做出来的绣品色彩丰富立体感更强,让人看了还想看,值得去品味其中的每个细节。

    赵红育称,在刺绣工艺中,线的运用很重要,而针法是为绣出不同的质感而服务的。“学刺绣很简单,但没有感悟是做不出来的,天分很重要也很难培养,师傅教的是技巧,而绣品的好坏,靠的是个人的艺术修为。”

 传承与生存的博弈

    生存不易,传承更难!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绣品实用功能的消退,机绣、电脑绣的出现,无锡刺绣业陷入萎缩。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赵红育的事业也陷入了低谷,她所在的无锡工艺美术研究所发不出工资,她也差点半途而废。但她还是舍不得这份手艺,选择了继续坚守。

    “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高大,为了生存我们虽然有过反复,但进入这个行业后,要做一行爱一行。”赵红育终于挺过来了,并于2005年开办了刺绣工作室,这次她决定走精微绣的这条路。

    有“寸人豆马”之誉的精微绣考验的不只是工艺,还有耐心。“一幅精微绣作品往往要花费数月时间,精品多则要几年。”赵红育坦言,生存是位,“没有生存何谈发展?”

    她介绍说,精微绣艺术水平高,技艺难度大,要求绣工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而真正培养一位大师则需要二三十年,锡绣艺人已屈指可数。

    据了解,在无锡市政府支持下,赵红育的6名学徒如今每月可获得相应补贴,在她身边为精微绣的传承出力献策。此外,赵红育的儿媳在继承精微绣家族事业的基础上,正在结合新技术与赵红育一起摸索无锡精微绣发展的新道路。

    创新不易,否定更难!谈及创新,赵红育一直在强调要学会否定自己。“创新有很多种,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怎么创新更符合刺绣,把刺绣显得更精美才是重要的,你的眼光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否定自己很困难,但必须学会否定。”

来源:光明文化
上一页:陕西西秦刺绣:一针一线绣出新商机
下一页:民族刺绣走俏国内外市场
    
非遗博物馆
[非遗资讯] > 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 > 工业遗产在博物馆中复… > “非遗+旅游”助力文旅…
[中华] > 山东济南实施泉城品牌… > 维权 面临成长的烦恼 > 的“吃货经济”如何走…
[刺绣文化] > 锡绣妙手绣紫艺 > 丝绸“”如何焕发新生… > 刺绣给我的启示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