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非遗博物馆 > 刺绣文化
 
从前慢,刺绣精美有样子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7-17 14:19:14  点击:1878

 木心在他的诗《从前慢》中说“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从前慢,一丝一线成的刺绣更是慢工出细活,精美有样子。7月14日上午,李沧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历时十多年收藏的百余件清代、民国刺绣作品在青岛市博物馆开展,展出了信插、抹额、马面裙等很多已经退出现代生活的物品,那些如意云肩、虎形围涎,无不承载着旧时岁月的精细与美好。当天,鲁绣传承人戎玉蕊也从济南来到青岛,为参观者进行现场表演。

  十年收藏:展现胶东民间刺绣文化

  数千年前,养蚕缫丝的中国人织了世界上早的丝织品,从此,刺绣有了萌芽的土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刺绣艺术伴随着我国民风民俗的演变不断地传承发展,它们承载的民俗学、历史学和美学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李沧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艾松林介绍,从2002年开始,有感于从事刺绣、剪纸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传承面临问题,很多民间工艺需要抢救、保护和传承,他们有意识地收藏绣品等民间工艺品,“这些藏品是大概花了10年时间走遍胶东收藏来的,其中有的来自农家、集市,有的是从收藏家手里买来的,还有的是来自热心人士的捐赠。”

  此次展览展出的百余件精美绣品,囊括了清代、民国至上世纪50年代的民间老刺绣作品,共涉及16类服饰与家居用品。

  绣品人生:刺绣相伴从孩子到新娘

  从展览中展示的各式各样的绣品,可以看到一个女人从孩子成长为新娘的过程中,绣品是怎样伴随着她的生活。

  在婴幼儿时期,围涎是必不可少的,当幼儿流下口水或者吃东西时,为他们戴上围涎可以避免弄脏衣服。李沧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考证,围涎是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在女性云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围涎的装饰纹样以吉祥图案与戏曲题材为主,形状多为抹角方形、圆形等。展览中展出的虎形五毒纹围涎形象非常逼真,看上去虎虎有生气,此外还有更为女性化的荷叶纹围涎。

  古时少女从10岁左右开始学习绣花,首先要学的是做绣片,这是一种单独绣好再附缝于服饰、日用品等之上的小绣品。很多成品都是先做好绣片,再把它们与面料缝合在一起。

  成长为窈窕淑女后,自然少不了我国传统裙装中备受女性喜爱的马面裙。马面裙始于明朝或追溯到更早,延续至民国,其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褶,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展览中展出的清代马面裙褶子细密,且用精美的刺绣装饰裙面。

  展览中展出的华美的云肩则是清代女子在出嫁时的必备之物,旧时,妇女们爱用云肩装饰肩部和领部,一眼看去犹如彩云栖肩,分外婀娜。展品中的云肩有四片、八片、十二片等不同的垂云,多为如意形状,艾松林说由于云肩比较隆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后来逐步转化成戏曲服饰。

  旧物消失:高跟绣花鞋为美蛮拼的

  展览中的很多物品都已经基本退出了现代人的生活,比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肚兜。艾松林告诉记者,古时候不单是女人可以穿肚兜,男人和小孩也可以穿。展览中的肚兜除了女人和孩子的,还有成年男子的肚兜,肚兜下方巧妙地缝有一个口袋,可以用来放置钱物,女人一般只为情人、丈夫或孩子绣肚兜。

  传统的暖耳现在也已被各种护耳物品代替。以前的冬天,北方男女出行时皆喜欢戴暖耳,不仅可以保暖,还可以作为一种好看的装饰。从展品实物来看,当时的是桃形暖耳,其他形状如荷花形、金鱼形及蝴蝶形多为年轻女性配戴。此外,展出的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的抹额也是古代妇女颇为重要的额间装饰。

  自宋至明清时期,女子缠足之风逐渐盛行,绣花鞋也因此风行。展览中的绣花鞋以布或绸做面料,刺绣图案主要有花鸟草虫、飞禽走兽、山川风物、戏剧人物等,还有一些是吉祥图案,寓意着人生的美满。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绣花鞋中还有高跟的,裹成小脚再穿高跟绣花鞋,想必很难驾驭。展览中的信插、枕顶、荷包等也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日渐远去,它们承载着旧时岁月的精细与美好,倾注着母亲的爱,妻子的情,传递着家庭的暖。

  传承之困:年轻人很难耐得住寂寞

  鲁绣已经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月14日当天,济南的鲁绣传承人戎玉蕊来到青岛,现场为观众展现传统技艺。戎玉蕊年轻时痴迷刺绣,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学习、钻研了30多年,“南方的刺绣更像是工笔画,而北方的刺绣倾向于写意画,发丝绣也是鲁绣的特色,用染色的发丝来绣制作品,非常耗时耗力。”

  与以前绣品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现在绣品更多是作为一种工艺品存在,当天她在绣制一幅花卉图样的绣片,大小约为40cm×40cm ,要花费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售价大约为七八千元。戎玉蕊说,目前刺绣作品大都作为一种收藏品或礼品在市场上流通。

  目前,戎玉蕊有自己的工作室,也在教一些年轻人,但她坦言学的人比较少,“刺绣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制作过程也是慢工出细活,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比较浮躁,很难坐得住,耐得住寂寞”。本周六,戎玉蕊将在青岛市博物馆的展览现场传授鲁绣的基本技艺和针法,上午9:30和下午1:00各有一场公益教学活动,有兴趣的观众可以拨打电话88896286报名。

  文/记者 王法艳 图/本报记者 何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上一页:中国刺绣惊艳米兰世博会
下一页:古老而又独特的地方绣种--济南发丝绣
    
非遗博物馆
[非遗资讯] > 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 > 工业遗产在博物馆中复… > “非遗+旅游”助力文旅…
[中华] > 山东济南实施泉城品牌… > 维权 面临成长的烦恼 > 的“吃货经济”如何走…
[刺绣文化] > 锡绣妙手绣紫艺 > 丝绸“”如何焕发新生… > 刺绣给我的启示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