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非遗博物馆 > 非遗资讯
 
“非遗”照亮文化创意产业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7-27 12:59:17  点击:2251

核心提示

7月24日,首届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后简称“文博会”)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拉开帷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贵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简称“非遗”)代表作名录85项140处,省级名录561项653处,市(州)级名录1000余项,县级名录4000余项,“非遗”当仁不让地成为本次文博会上的主角。随着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的正式开园,一个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也随之揭幕。

作为一座多功能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简称“非遗馆”)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收藏、利用、展示、科普、教育、培训、交流、传播、文化娱乐和休闲体验于一体。

在本届文博会上,以贵州本土“非遗”文化为依托,秉承做“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思路,结合展示展演与互动体验模式,“非遗馆”的展区内汇集了省内有代表性的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按照相似性进行划分空间,左侧1400平方米的展示厅与右侧1800平方米的传承厅动静分区,以一种新的视角展示贵州各民族文化与生活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原生性。

本届文博会,以“文化促发展 创意赢未来”为主题,旨在将非物质文化、民族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通过包装与改进,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非遗不但由此得以保护和传承,更产生了更多的文化创意。本届文博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贵州的文化创意与非遗、城镇化建设、科技、旅游、生态农特、综合服务等相融合,借助多彩贵州品牌的力量,产生更大的发展动力。

现场展演与“非遗”体验

生长在山水之间的贵州建筑,无论是苗寨的吊脚楼,侗寨的鼓楼、风雨桥,还是屯堡院落、民居,都承载着许多贵州文化印记。走进位于正厅的“非遗”展示馆,传统技艺和“非遗”精粹在个展区汇集。侗寨鼓楼、风雨桥的微缩景观首先映入眼帘。

鼓楼和风雨桥,都对“木头”情有独钟。一位老木匠准备新建鼓楼或风雨桥时,从选址、定位、备料、开工、营造到竣工,若干道复杂的工序凭借的全是经验和眼力。雄伟的鼓楼和宏大的风雨桥,修建过程不用一钉一铆,只用大大小小的条木进行咬合,然后用木榫衔接。更让人惊叹的是,工匠们从来没有建筑图纸和测绘仪器,他们用家族传承和民族记忆,在侗乡大地上缔造了一座座木构殿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身于贵州平塘的牙舟陶,浑身散发着贵州高原独有的粗粝和典雅气质。在布满了自然之色和古朴之香的牙舟陶身上,传奇的历史和炉火纯青手艺,使牙舟陶成为全国十大名陶之一。

走出传统技艺和美术类“非遗”精粹展区,移步换景便是传统医药与体育类“非遗”精粹展区。这里又是一番新的景象。

“贵州无闲草,黔地多灵药”。上苍厚爱贵州,给予这片土地青山环绕的生态环境。只有在这样的土地上,才会生长出无数稀罕珍贵的药草。苗族医药,历史悠久,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说法。此外,水、瑶、布依等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养身法则。

为了强身健体,除了民族医药,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生活中还创造出了丰富的竞技文化,如:侗族摔跤、月牙铛、苗族射弩、瑶族打陀螺、布依族高台狮灯舞、赛龙舟等。这些竞技类“非遗”正是贵州人的非凡智慧,他们在艰难而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限的乐趣。

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非遗”精粹,也是此次“非遗”展区中不可或缺的重点。对于贵州的民间戏剧来说,田野是它的天然大舞台,山水是它的天然大布景,石阡木偶戏、安顺地戏、德江傩堂戏、彝族撮泰吉、思南花灯戏……父老乡亲是他们永远热情不减的观众。古歌史诗是其取之不尽的源泉,把记忆“唱”进古歌中,《亚鲁王》、《仰阿莎》、《珠郞娘美》,一代一代的民间戏剧艺人、传人,登上这个庞大的舞台,或扮神或扮人,口述千古事,手舞百万兵。

还有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布依八音坐唱、芦笙舞、木鼓舞、转场舞,生长在贵州的歌和舞,都是从山水中获得灵感。而“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一年365天,贵州少数民族节日却超过了1000个。于是,节庆习俗与传统歌舞一起,洒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

在本届文博会的“非遗”展示现场,还以现代化的音影技术将丰富的民族节庆舞蹈与参观者互动。参观者可以从LED荧幕上选择自己想要挑战的舞蹈,站在指定区域内便可以跟着镜头一起学习。

活态传承赋予“非遗”新魅力

在传承馆内,记者见到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的儿子高俊现场展示漆器制作工艺,将鸡蛋壳作为原料装饰在木胎之上,技艺精湛。一问才知,原来漆器制作对艺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他们不仅要精通制作,更主要的是要懂得绘画和工艺设计。

在“非遗”博物馆里,与静态展示馆相对应的是动态“非遗”传承馆。而“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这四句描述的是中国传统漆器大方漆器的神韵。经过600多年发展和改进,大方漆器形成了图案幽雅逼真,造型朴实,漆色光亮可照人影,色泽艳丽,经久耐用,并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手工艺品。据高俊介绍,将漆器用作食具,具有不导热,不串味,不漏水,不生虫,耐酸、碱,不易腐朽,不褪色等特点。

“在家乡办文博会,是政府给予我们传统手工艺的支持,提供了一个专业、高端的展示平台。”高俊说自己此前参加过深圳文博会,而随着几届深圳文博会的大力推广,大方漆器的销量、知名度相比之前有了较大提高,对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而言,这无疑是有着很大推动的。在本届文博会上,高俊一上午销售出十多件精美的漆器,同时也有多位客商有意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在手工艺人的传承下走进了寻常人家,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贵州多彩的歌舞,亦是通过传承人一代一代传递下来的。

“我们会走路会跳舞,会说话会唱歌。我从小跟着家里人学习制作芦笙,耳濡目染。”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人莫里学谈起芦笙制作时显得神采飞扬。文博会前,莫里学来到贵阳,除了为此次文博会精心准备外,莫里学也为一场芦笙比赛送来了他精心制作的芦笙。近年来,政府对民族手工艺的大力推广,使得芦笙供不应求,这也让莫里学每个月的收入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

芦笙的制作技艺,千百年来靠着师傅口传心授,还有学徒的心领神会,完成学艺、传艺全过程。虽说传承古朴而又原始,但这正赋予了芦笙作为“非遗”的独特魅力。

以文创促“非遗”走进生活

然而,“非遗”并不仅仅止步于保护,想要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和现在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本届文博会上,文创馆和综合馆里琳琅满目的贵州民族民间手工艺类文创产品,彰显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的趋势。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贵州韵味的,室内的墙纸、灯罩来自古法造纸,沙发上有贵州农民画,还有大方漆器制成的电视机柜、家居用品等。

以多彩贵州玉为品牌的晴隆贵翠,是走向市场的一个成功案例。在本届文博会上,重达一吨的贵翠原石“镂云裁月”夺人眼球,成为“镇馆之宝”。

近年来,贵翠以丰富的色泽渐渐为市场所知。据贵翠怡丰源总经理王艺萍介绍,“今年省里的民营文化产业协会组织相关企业赴台湾考察,带去价值六千万元的展品,却全部卖完,所以,这次文博会我们也邀请了台湾销售商参展,并签订长期合作合同。”

从台湾销售商欧阳妤贞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贵翠中有一种与蒂凡尼蓝相似的色泽,经过半宝石加工后,在年轻女性中深受喜爱。“半宝石的价格一年会上调两三次,尽管现在才卖两三千台币,但未来的市场升值空间很大。在我们的经验中,每一个新玉种的价值都要经过推广才能体现,对于台湾顾客来说,贵翠稀有的颜色是卖点。”

同样在文创馆内,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展示的靛蓝色的“蓝花叙事”标识吸引眼球,传统蜡染元素的提炼再设计让民族文化风采再次绽放。

《蓝花叙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性研究、媒体传播、公益文化和现代设计生活美学历经多年的“跨界”作品。记者了解到,此次多彩贵州文博会,展区集中展览《蓝花叙事》书籍,及其部分精致文化衍生品,并邀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现场活态展演,生动展示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蜡染传承人、老物件、出版及文献成果和部分蓝花叙事品牌产品。

现场展品,很多都是源自贵州文化的创意及衍生品,在回望传统中衔接现代,再发现贵州风物,寻找故事和符号互动,研发过程中本土手艺、材料得以运用,蜡染、陶艺、手工纸、木工和现代设计师以“工匠式”的艺术精神共同工作,参与到制作过程中。

而从民族文化元素研究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再到家园守望,旋子创艺似乎与众不同。“这是蜡染工具盒吗?”一位好奇的参观者问道。旋子创艺的展出产品是以民族服装、饰品为主,吸引人的却是他们设计的装在木盒中的蜡染工具套装。

据旋子创艺负责人高旋介绍,旋子创艺与嘉人香烛计划合作,在黔东南州季刀等苗族村落启动计划,项目前期近200名妇女及家庭受益,项目后期设计实施后,潜在受益群体将达到1000多家庭。

观点

“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以文创为核心,为相关产业注入灵魂。本届文博会,除了综合馆里围绕“5个100工程”以“文创+旅游”、“文创+城镇化”、“文创+生态农特”、“文创+科技”、“文创+非遗”为内容的展区,多角度展示着文创与不同产业融合发展的力量。7月24日下午,一场名为“大咖来了”的文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会带来了业内人士们的成功经验。

文化演绎融入旅游产业链

毛晓舟(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深入挖掘地区的文化价值,打造成游客喜闻乐见的节目——《多彩贵州风》与景区互动互赢,将文化演绎作为旅游产业链上一个必要环节,与产业链上其他产品互动,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省内外的旅行社、办事处、导游紧密联系,形成深度合作,并不断开发与旅游的衍生产品,实现从一台表演到一个产业的转换。

原生态文旅小镇建设的启示

梁上燕(贵州森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代建筑的城镇化建设需要一种可持续的方式,而这种可持续方式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如果将城镇化建设放在更高的平台,以国际化的视角来看,贵州无论是地貌形态、建筑形态还是自然风光,共同的特色都是原生态和自然型。于是,利用贵州的原生态性打入国际市场,前途是十分可观的。

传承坚守与品牌推广同步

余英(贵州晟世锦绣民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盛世锦绣推动了“掌握传统技艺的绣娘”与“现代设计机构”的合作,而且将自己创立品牌的故事融入商品之中,以创牌经历“村寨故事”和女性视角下的“绣娘故事”作为其宣传中心,传播产品的同时传播了绣娘作为贵州传统文化继承人的经历,并将其作为其品牌核心的精神——传承坚持传统文化,推广产品与树立品牌同时进行。

虚拟文化圈的新奇体验

徐易容(北京美丽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美丽说”聚集了大量的女性用户,可以随时在互联网上交流分享时尚心得,为更多女性提供时尚引导。弥补了传统杂志只推荐无法购买的缺点,第二形成时尚文化交流圈,用户之间的交互性更强,更有助于时尚氛围的营造。电子商务的重要特质是:人和商品的匹配。互联网大大提升用户选择产品的匹配效率,建立虚拟文化圈,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追求文化内核的时代

王梦秋(清流资本执行董事):如今,用户消费升级,用户开始为品牌故事、理念等文化增值部分买单,结束了完全比价时代,而进入了一个追求文化内核的时代。创业的方向选择应该顺势而为,要顺应、发掘文化创意的真实需求、普遍需求,而非创造需求。

动态

大数据构建新文化生态

7月24日,“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文化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举行。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技术处处长陈移斌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数据化和数字化,这与大数据密不可分。首届贵州文博会除了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传承,还有很多数字元素。民族文化数字体验馆作为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特色文化的体验基地,希望通过文化惠民的形式将文化创意、文化市场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为整个大数据产业提供支持。

政府助推文化产业升级

7月24日,凯里市文产办与深圳艺立方手信文化公司在创意园举行产业项目合作座谈会,数十位企业家一起探讨贵州民族文化如何实现产业化升级,如何从大山里走出去,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据凯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宗振介绍,为了推动当地民族文化企业发展,该市文产办成立了贵州省家县级文产协会——凯里文产协会,推动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于2014年9月与深圳市宝安区文产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协会间资源共享,相互协作。此外,还积极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法国佳人杂志、苏州工艺美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沟通,为当地企业寻找商机。

不再是艺术家独舞

7月24日,“贵州文化艺术发展座谈会”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举行。会上,嘉宾们纷纷表示,近几年,贵州绘画、书法、雕塑等领域的艺术家都在为贵州艺术发展做积极的推动,大力的推广,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届文博会不仅向艺术界展现了贵州文化的丰富多彩,更加表明了贵州艺术或是贵州艺术家的一种“新态度”——艺术不再是艺术家的独舞,而是所有参与者的合唱。而文化一定要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的发展。(来源:贵州日报)

 本文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上一页:“非遗”传播应对接流行文化
下一页:中国近代文化的遗产与资源
    
非遗博物馆
[非遗资讯] > 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 > 工业遗产在博物馆中复… > “非遗+旅游”助力文旅…
[中华] > 山东济南实施泉城品牌… > 维权 面临成长的烦恼 > 的“吃货经济”如何走…
[刺绣文化] > 锡绣妙手绣紫艺 > 丝绸“”如何焕发新生… > 刺绣给我的启示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