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文化资讯
 
“文化之乡”文创产业如何再上新台阶?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5-29 14:57:43  点击:1411

 第14届深圳文博会日前落幕,我市第六次组团参加文博会,展示和推介了我市特色文旅、民间工艺、创意设计等领域的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客家特色文化发展项目,实现了现场成交额和意向成交额“双增长”,进一步擦亮了“文化梅州”品牌。 通过六次参展,我市文化发展的主导单位和主体企业都获益良多,从思想认识和“贸工技”等具体专业领域都有了新的成长。

  但是,我市文创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缓慢,产业增加值和占GDP比重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未形成规模优势,几乎没有响亮的品牌。梅州是“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传统习俗独特,我们可以发挥优势,把文化创意作为生态富民强市的产业来大力打造。

  初步形成多门类发展格局

  2013年我市参展深圳文博会,以“非遗”展示为主;次年我市组团参展,产品趋向多元化;2015年,我市组织31家企业前往深圳,展示了10多种文化产业成果;2016年,我市参展企业达63家,刷新我市参展企业数记录;去年,我市组织58家企业参展。今年,我市从优选择14家别具特色的文创企业参展,展示了陶瓷、石雕、文化旅游产品、文创日用品、客家动漫产品及衍生品、非遗精品等。

  我市参加深圳文博会的历史,从侧面反映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史。从梅州团历届参展的情况来看,本届参展企业数量大为减少,但展品的种类却更加多元、更具特色。自从文化产业列入产业目录以来,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小到大,企业数从少到多,文创产品从传统到创新,同时还成立了梅州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举办了五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交易会。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我市已办理工商执照且主营业务范围包含文化类产业的企业约有4650家,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广播影视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文艺艺术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产品生产业、艺术品经营业和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等多门类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业、餐饮文化业等初步兴起,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市文化产业结构。

  未形成规模,整体发展滞后

  我市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长期受经济基础差、发展起点低等因素制约,产业仍处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据统计,2016年,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256亿元,梅州市为22.79亿元,全省排名靠后;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6%,我市占比为2.18%,处于明显落后位置。

  尚未形成规模优势,是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我市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不多,且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布局分散,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产业整体发展比较滞后。“目前,我市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较大,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基本上以传统文化产业经营为主。” 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文化经营单位大多从事网吧、歌舞娱乐和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等单一、初级门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如软件业、影视业、会展业等发展较为缓慢。从有关数据分析来看,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服务等主导产业不突出,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总体开发力度还不够,产业链不够长。

  此外,创新型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深圳文博会上看到很多‘文化+科技’的产品,但梅州缺乏新兴文化产业人才,没有人才很难在技术上产品上有所突破。这是我们实际面临又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兔小贝品牌创始人叶淋说。

  在创新中寻找新的文化IP抓手

  梅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专家、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建新表示,文化是一个“软”的业态,政府的主导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政府的主导要有一个具体的抓手,这需要梅州市政府部门顶层主导和定位,由实力企业具体实施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IP。”周建新表示,深圳市客家文化蓬勃发展,如华侨城集团等斥巨资打造的“客家小镇”“小凉帽”等文化IP起到了重要作用。(IP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从商业和资本的角度,其内涵已外延为“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

  根据周建新及其团队对梅州、龙岩、赣州三座城市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初步分析,梅州从2009年具有优势的地位,到2017年已呈落后态势。分水岭出现在2012至2014年,此后多年我市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文化IP抓手。龙岩市则在“福建土楼”建筑群申遗成功后,让该市能够围绕土楼发展出更高、更大的文化产业平台,刺激经济发展。而华侨城集团则在小凉帽IP的具体发展中,将富有当地非遗文化特色的客家凉帽元素融入现代文创中,以IP为源头,以“IP+VR/AR+AI”文化科技模式,打造全数字创意产业链。

  “打造文化超级IP,是华侨城在新时期的努力方向。”华侨城集团总经理胡梅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华侨城以前并不太重视IP的打造,但如今已转变为有意识打造自己的IP体系。梅江区创意金山文化产业园工作人员也表示,其将围绕“彩书”IP,打造集体验、教学、艺术策划、产品销售、活动组织、工程实施等为一体的客家文化产业基地。

  周建新建议,梅州要从战略高度发展“文化+”跨业态发展模式,从顶层设计、政策规划、技术实现、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多个方面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升级和差异化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IP。(本报记者:范斌)

  记者手记

  挖掘新IP再创新优势

  我市是文化资源大市,却不是文化产业大市。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曾经我市在工艺品和文化旅游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产业优势,但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我市对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缺乏持续深入的挖掘和创新,各县(市、区)的不少文创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缺少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需求会出现大爆发。按汇率1:6.4计算,2017年末我市人均GDP为4021美元,且近三年年均增幅超过7%。即不出三年,我市的文化消费需求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如果以三年为一个新IP的品牌塑造期,今年将会是我市打造文创IP的时期。

  《“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至2020年要把文化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创产业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市有很好的文化资源,需要顶层设计和政府引导,做好定位,培养和引进人才,激活企业和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把文创产业做得更好和更有效益。

 来源: 梅州日报


上一页:2017文化产业“成绩单”
下一页:博物馆文创 进入2.0时代
    
文化资讯
> 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 > 无锡:多元焕发文化活… > 老厂房“变身”,看商… > 一脉千古成江河 江苏守… > 文商体旅融合,老城厢…

会展信息
> “心源·藏域——王万… > “盛世传芳”当代青年… > 扬州市文化旅游名城发… > 无锡举办梅村泰伯庙会… > 2023茶学梅非具象美术…

北仓门创意剧场
> 海内多知音 丽日共春风… > 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 > 小剧场: 用情怀感动… > 文创50条已起步 上海剧… > 无锡:大型原创音诗画…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