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文化资讯
 
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活化利用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1-22 9:47:19  点击:241

大运河文化是“活”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文化是弘扬地方优秀文化的创新实践,在传承历史文脉中激发创造力,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华社发(孟德龙 摄)

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大运河连接南北、绵延千里、联通古今,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它以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为基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做好保护、传承和利用这篇文章,首先需要认识大运河文化具有的时代价值。

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长河,也是自古以来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大运河让江浙沪地区连接更加紧密,民众的饮食、审美、娱乐、社交、创业等取向及其地域归属感也进一步趋同,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运河沿岸非遗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河流水系治理也需要加强协同才能事半功倍。

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大运河文化带也是文旅融合发展风光带。千百年来,先民们在运河沿岸生产生活、兴修水利,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印记。运河沿线大量的遗址公园、文化创意作坊、民俗文化村镇、旅游度假景区和文化主题节庆赛事等,客观上宣传了大运河文化,同时也吸引了广大游客,带火了运河沿岸的文化旅游市场,增强了运河沿岸城市的吸引力。例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媒介。大运河文化既可以作为保护利用的主平台,也可以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开发的主阵地。千里大运河沿岸既有以非物质文化形式传承下来的千余遗产,如天津杨柳青年画、淮安南闸民歌、南京云锦、西湖龙井等,也有大量的物质文化形式传承下来的遗产,如浙东运河、里运河(高邮明清大运河故道)、洪泽湖大堤等。这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大运河的集聚虹吸效应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借助大运河的系统保护被开发成文创产品、主题公园、非遗产品、民俗村落,再由海内外游客、遗产资源点从业人员、理论科研人员进一步拓展传承保护途径。

文化品牌培塑的有力支撑。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先民创造的伟大奇迹。它地跨数省市,开凿通航千百年,本身便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文化影响力的头部文化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塑造优势。借助“大运河文化”这一头部品牌,围绕“大运河”这一关键词,一批叫得响、牌子硬的大流量文化子品牌由此诞生。如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大运河非遗城市展等,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让运河文化历久弥新。

传承与弘扬好大运河文化

浙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文化绵延千年、弦歌不绝。传承与弘扬好大运河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进一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

做优保护传承顶层设计。要从顶层规划、制度设计角度为大运河文化传承弘扬“定向”,即把它打造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带、优质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脉带、强劲流量的文旅融合观光带。以浙江为例,要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将江南运河浙江段作为运河文化建设的核心区域,组建浙江运河开发“联盟”,重点串联嘉兴、杭州、湖州、绍兴、宁波等运河文化资源,打造浙江运河旅游精品路线,统筹治理运河水环境、保护运河沿岸非遗、培育文创产业,进一步增强全省大运河文化传承弘扬的科学性、有效性。

打造运河文化关联大IP。要在摸清运河沿岸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古镇、古闸、古寺庙、古籍、民歌、民俗传说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和遥感探测等技术,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搜集等方式,建立大运河文化资源库和三维图景数据库,精选与运河文化相关联的大IP,研究成功样板,推介重点IP,铸就文化关联产业链。以浙江为例,可重点打造两湖(嘉兴南湖、浙江西湖)、两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浙东运河博物馆)、两镇(南浔、乌镇)、两园(浙东运河文化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运河文化IP,以这些大IP为杠杆,串点成线,撬动运河沿岸文化遗产和文旅产业深度开发,进一步提升大运河文化的首位度、知名度。

建强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弘扬离不开人才,特别是融合发展人才,例如大运河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开发的理论科研人才,利用运河沿岸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创产品的创意产业人才,开发运河沿岸特色文旅线路的文旅融合人才,保护大运河水环境、生态环境的环境保护人才,通过建立健全区域融合人才培育机制、专兼职人才队伍使用机制来培育人才。以浙江为例,就是要在建立运河文化传承保护专职队伍的基础上,依托科研学术机构、文创产业公司、宣传文化部门、生态环境部门、运河文化资源点,遴选环境保护、文创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文旅融合领域行家里手,确保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开发,既有“政策面子”,又有“科学里子”,更有“专业脑子”。

科技赋能创新传播手段。当前是数字化时代,在精神文化生活消费需求剧增、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无效产能过剩而有效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应注重创新传播的方式方法,以更优质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大数据、多媒体处理、计算机算法、VR、AR等技术,借助移动终端和网络平台,开展大运河文化宣传推介工作。以浙江为例,可以通过运河沿岸各文化遗产点历史风貌3D建模,辅以VR、AR,提升来访游客的身临其境感;也可以推进数字化改造、建设文化遗产数字馆,进一步缩小海内外游客与大运河文化的心理距离。(郭坚刚,作者为嘉兴南湖学院党委副书记)

来源:浙江日报


上一页:以文兴业 以文聚力 以文化经
下一页:以水为题,无锡绘就山水人城融合新画卷
    
文化资讯
> 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 > 无锡:多元焕发文化活… > 老厂房“变身”,看商… > 一脉千古成江河 江苏守… > 文商体旅融合,老城厢…

会展信息
> “心源·藏域——王万… > “盛世传芳”当代青年… > 扬州市文化旅游名城发… > 无锡举办梅村泰伯庙会… > 2023茶学梅非具象美术…

北仓门创意剧场
> 海内多知音 丽日共春风… > 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 > 小剧场: 用情怀感动… > 文创50条已起步 上海剧… > 无锡:大型原创音诗画…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