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设计之窗 > 设计资讯
 
书籍设计走进境界美时代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3-4 15:43:36  点击:3050

 

  回顾我国书籍装帧设计历史,以笔者之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三种境界。阶段是封面书皮,第二阶段是形义结合,第三阶段是神意交融。

  封面书皮阶段,可从上世纪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阶段虽然没有完全否认美编的设计意识,但几乎谈不上至少是很少体现出设计理念,也是传统的书籍做一个封面。我们常常见到的是,用一种比正文纸更厚更结实的纸张材料,有一些简单的象征性构图,把书包裹起来,算是给书一张皮。

  相当长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书籍的精神产品属性摆到过重的位置,把书籍纯粹地归于意识形态,在无形和载意中抹杀了书籍的商品性。在人们的观念中,书籍几乎没有装帧,更谈不上设计,只有封面意识。翻一翻我国上世纪70年代之前(包括70年代)的图书,尤其是1957年后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版的图书,封面大多是单色:红的、黄的、白的、蓝的,几乎没有彩印,找来原色纸,印上书名、作者、出版社成了一本书。即使有耀眼夺目的政治内容与色彩,也几乎与同时代的黑板报报头差不到哪里去。较之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的图书封面设计也相距甚远。

  一个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到20世纪下半叶仍是这样一种出版水平,的确是一种悲哀。把这种悲哀简单地归咎于哪个人,哪级政府部门,显然不妥。这里面除了政策、观念外,还有一个经济的原因。近百年来,中国大众一直在贫穷困苦的道路上挣扎,民以食为天,吃饱肚皮成为人们生计的头等大事,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社会文明随着贫穷一起无法拖拽地滑落。贫穷让民众难以温饱,哪还顾得上这种精神食粮的装帧设计。我国的图书一直是廉价销售品,几毛钱一册,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图书定价也只有一毛五六分钱一个印张。这种低价位的产品和商品,不可能有什么精美的装帧设计,只能是整体综合国力的客观反映。 

  形义结合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上世纪末。我国的书籍装帧在传统的封面书皮包装的基础上,开始注意它的工艺性,有了一定的设计意识和审美追求。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用,才给书籍装帧设计带来可以称之为革命性的变革。传统的封面观念迅即被淘汰,人们争先恐后借鉴我国港台地区和邻国日本书籍的装帧。其间,我国图书装帧设计受日本的影响更为直接,有的甚至直接模仿,那时的模仿也应该是创新。但是,在这一阶段里的装帧设计,由于缺乏主导理念的引导,真可谓五花八门。突出的现象是图片和照片的电脑拼图。装帧设计人员根据一本书的内容,或者作者提供的资料,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照片,直接在电脑上拼凑,再加一点背景资料,或者色调,构成封面。设计者、原书作者、经营人员、出版社的领导,注重的是书的封面能不能一目了然直接反映书的内容,说是形与义结合,实际是重形轻义,忽略其设计艺术和审美价值。苏东坡有过这样的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封面设计也是如此,只求封面设计直接反映书的内容,只求其形与义的结合,那是低幼的追求。有个性和艺术追求的设计者,为此十分苦恼,往往与作者、经营人员和社领导发生意见分歧。因为这种差异,是成人与儿童的差异,是知与不知的差距。

  形义结合的装帧设计,比起单纯的封面书皮包装固然进了一大步,但是它过分地强调了形与义的切合,加之受电脑技术的局限,电脑的作用发挥了,可人脑的创造力被抑制了,导致审美品位低,格调通俗,甚至庸俗的倾向。形式和技术的变革出现了两种局面,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装帧设计艺术水准的老一代专家,不会使用电脑,他的艺术和美术造诣难以得到发挥。另一方面,电脑操作技术非常娴熟的年轻设计者,却缺乏扎实的美术和工艺设计基本功,更有一些完全没有美术工艺技术技巧的爱好者,纯粹地靠剪贴和拼图,也搞起了书籍装帧设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神意交融阶段,是从新世纪开始的。这一阶段,图书封面才真正开始由封面装帧走向书籍设计。由装帧到设计,标志着美编由工作走向创作的一个新阶段,书籍设计才真正开始追求设计艺术的神韵和意境。这是书籍装帧设计追求新境界的开始,它注意到了书籍设计的本质,试图调动艺术和技术的一切手段,赋予图书以精神、形态、信息、美感。

  “形似”与“神似”,历来是两个层次的艺术境界。“形似”即形与义的结合,追求的是直观明了,直接用图片、照片、具象表现书籍内容与风格,具体而又概括地反映书的内容,达到让读者看封皮能对书的内容略知一二的效果,不是不行,但艺术含量较少。“神似”是艺术的另一种更高的境界。它要求设计者,在全面了解、理解作品的内容、特色、风格的基础上,再经过设计者自身的消化、理解与思考,以自己独创的艺术形式和手段,创造出能准确传达作品精神神韵和意境的设计,这种设计是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这是古人对画意的要求,无论人物,无论虫鸟,无论山水,无论草木,无意便无神,离神即无意,书籍设计也是如此。

  近些年来,我们可喜地看到了许多神意交融的好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设计创意上追求了神意交融的境界,在用材和印刷工艺上也有了新的发展。磨砂、厚UV、皱UV、UV·彩充、UV·发泡金粉、玻璃珠、荧光墨等,让人耳目一新。在这里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大陆的书籍设计,现在已经与我国港台地区和日本没有什么距离,比外国业界的水平也毫不逊色。我相信,中国书籍艺术的设计者们,完全有能力让中国书籍带着中华文化的特色雄踞于世界书籍之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上一页:“中国设计”的“例外”爆红
下一页:南京首届包装创意设计大赛22日揭晓
    
设计之窗
[设计资讯] > 天津国际设计周·建筑… > 创意与设计,一起来为… > “第二届沈阳创意设计…
[设计欣赏] > 五款随手拿取的创意书… > 3D动物T恤栩栩如生 > 环保创意书架
[设计书局] > 《文创品牌的秘密》到… > 王平《创意辉映中国》… > 行走阿炳——阿炳音乐…
[设计论坛]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