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产业研究 > 城市文化
 
无锡“四大码头”前世今生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6-4 8:42:33  点击:3118

 

   码头———海边、江河边船舶停靠、乘客上下和货物装卸的建筑物,一般位于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城市。无锡———地处江南,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优越的地理位置造了米、布、丝、钱“四大码头”的应运而生,催生了近代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有人认为,无锡实际上是一座因水而兴的“码头城市”,“码头”之说不只四个。那么,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画卷,寻找斑斑印记中昔日“码头”的。 

  ■“无锡码头说”版本何其多

  “虽然已经很久不听书了,但我们无锡的‘书码头’那可不得了。”提及无锡的“码头”,今年82岁的胡爱学老人个想到的是“说书”。胡老伯说,他经历了上个世纪评弹在无锡为红火的年代,那时无锡有上百家书场,场面很是闹猛,“江南书码头”的美誉由此而来。

  除了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四大码头”外,无锡的“码头”不仅止于“书”。“春天的太阳”在其博客中提到,近代的无锡码头,不仅为各个行业供给原料、运销产品,而且为企业打开观望市场的窗口,知晓市场供需和价格的信息,提供了的环境。因此,各种码头相继而生,如“酒酱码头”、“蔬果码头”、“茶叶码头”、“陶器码头”、“绣品码头”、“机械码头”、“印刷码头”等。据有关记载,无锡近代曾有30多个兴盛一时的商业码头。

  那么,能代表无锡“码头”的是什么?在无锡市史志办副调研员郁有满看来,“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作为无锡历史上的“四大码头”无可非议。“主要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它们共同催生了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崛起,象征着无锡工业的发达。”

  ■“四大码头”的前生今世

  “米码头”:无锡自古是浙漕经太湖北上的必由通道。早在明万历年间,莲蓉桥附近已出现米市。无锡米市全盛时期,粮食常年吞吐量在1200万石左右,同芜湖、九江、长沙合称“中国四大米市”。郁有满介绍,许多粮商在粮食业资本积累后扩大经营规模,投资面粉等工业,荣氏面粉厂由此起家。

  “那时运河沿岸全是房子,河面停靠的全是米船,三里桥段的大小粮行近百家。”回忆起昔日的“米市”场景,在三里桥附近生活了一辈子的施老伯感慨道。“1956年以后,粮行渐渐消失了。”他说,到1991年,三里桥沿河的三排房子被拆掉了两排。如今的三里桥古运河畔,刻有“无锡米市”的牌楼依稀可以见证当年的繁华。沿运河拐进小三里桥街,可以看到20多年前建的“三里桥米市场”。“布码头”:马路边摆张钢丝床,生意算开始了,从初30多个摊位发展到100多个,后来搬进了“后西溪”。22年前,“阿胖”来到后西溪开始摆摊卖布的情景历历在目。一位老无锡回忆,当年后西溪卖布料的人挤人啊。高峰时经营户500家,是老无锡熟知的“布码头”。55岁的“板兰根”说,做了这么多年布料生意有了感情,如果身体允许还要再做10年。“阿胖”说,现在来买布做衣的虽以中老年为主,但选择的余地很多,这块市场还存在。

  明末,无锡被徽商冠以“布码头”的美誉。1895年,杨氏兄弟在古运河边创办业勤纱厂后,无锡的纺织工业不断壮大。“那时布商主要集中在布行弄和江阴巷一带,形成了庞大的布市。”郁有满说,现在春申路的前身是江阴巷,而布行弄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改造掉了。“丝码头”:“20世纪70-80年代,无锡纺织工业的出口创汇占全市的70%,丝绸占20%以上,当时的这个数字在现在看来难以想象。”市丝绸协会秘书长曹公武道出了无锡“丝码头”曾经的辉煌。20世纪20年代,无锡有桑田18.24万亩,养蚕户数14多万户,茧行223家。“2008年,随着原有完整流水线的消失,锡城一家缫丝厂也停止了生产。”曹公武说,虽然有些可惜,但实业变为遗址已成必然。

  眼下,西漳蚕种场里的蚕宝宝开始吐丝成茧。如今这里是无锡城区仅存的一家大规模蚕种场。而这里的桑田也由20世纪90年代的300亩减为现在的8亩。“作为无锡的传统产业,蚕丝业应该保护。”76岁高龄的冯曙伦谈到桑蚕业现状时对记者说。作为享受特殊津贴的农业科技推广研究员,近年来,他同蚕种场的技术人员先后培育和推广出5对优良新品种。“蚕的品质和茧的产量将大大提高。”

  “钱码头”:随着米、布、丝码头的兴盛,银钱业应运而生。清咸丰、同治年间,无锡已有大小钱庄6家,“主要集中在北门和西门。那时大量米船到无锡后,商人一般会购买丝绸带回去,钱票放在钱庄里更加便利。”郁有满说,1904年,在上海办实业的无锡人周舜卿在锡开办“信诚银行无锡分行”,为无锡早的银行。民国时期,无锡工商业迅速发展,促进了银钱业的发展,至1930年,已有钱庄23家,银行6家,大都设在莲蓉桥堍,成为苏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和的放款码头。“解放后,钱庄逐渐消失。”如今的莲蓉桥附近,依然聚集着银行、证券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推动着我市经济的发展。

  ■“四大码头”:有的根还在,有的发新芽

  “四大码头”的繁荣为近代无锡工商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然而,在记者采访的多名无锡青年中,却很少有人能完整说出“四大码头”的名称,而在“老无锡”看来,“四大码头”的美誉已成历史。有人认为,无锡已进入“后码头”时代,曾经的“四大码头”并未消失,它们延伸出的产业依然存在。如2007年开业的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开拓了无锡“布码头”新的交易平台,2011年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的竣工,标志着无锡“新米市”的重开。

  “可以认为这些是传统商业和工业延续的新形式,但同原本‘四大码头’的概念无法相提并论。”郁有满告诉记者,随着解放后,原先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码头逐步消亡。改革开放后,以码头为依托的经济产业也不再产生。随着战争中遭受的破坏和中国体制的改革,他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四大码头’的美誉也只能存于历史之中。”

  在曹公武看来,“四大码头”的衰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丝绸业为例,受新兴产业的冲击,低附加值的丝绸业如果还是只停留在服装上,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两三年后的蚕种场很可能也会消失了。”他说,蚕宝宝全身是宝,如果能在食品、护肤品等产品中提升它们的价值,这项产业还能延续下去。

来源:无锡日报

上一页:以水为本 以城为根 以文为魂
下一页:心动崇安:打造魅力城市核心
    
产业研究
[城市文化] > 一座城的文化魅力 > 辽阳设立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城应坚持“…
[创意营销] > 家居业的创意营销脑洞… > 玩转奥运营销:洪荒之… > 2015营销新关键词——…
[品牌故事] > 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 > 锡企参与专项 打造无… > 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文化…
[专家视角] > 论国际视野下的创意文… > 李宜航:关于广东大力… > 陈少峰:文化产业园区…

知识产权
[版权] > 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 繁荣文化产业离不开著… > 江苏扶持版权作品产业…
[商标] > “滴滴绣”商标之争 苏… > 无锡知名商标达到1364… > 无锡市工商局发布商标…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