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产业研究 > 专家视角
 
于丹:文化、创意、产业三概念缺一不可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9-22 9:19:07  点击:2536

 

        个问题,首先我们缺少什么呢?其实文化、创意、产业三个概念放在一起,这个行业的描述,尽管这几年取得很大的成,但是有很大内涵和外延是在探索和运行之中逐步摸索清楚的。我们究竟缺少什么样的人才?目前来看,相比国际经验:

  一是对于真正完成内容创意提升的人才还是稀缺的,无论我们进行什么样的形势竞争,内容为王,任何时候都是不更改的。现在一提到文化创意产业,大家认为是动漫,是很多的包装公司完成的事情,我们不是买椟还珠,它只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在内容创业上做到立于不败,才是真正的中国之路。我们首先缺乏的是关于内容创新的人才。

  二是缺少把内容创新有效转化为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现在的创新往往是以一个创意点,但是它跟市场不对接。目前市场化出现在庞杂、零乱、高数量、低品质的现象。在座的各位比我更清楚,我只是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而不是研究者的身份。我们怎么把内容转化为有效的市场化呢?我们教育上有断层,我们院系所的分科,内容归内容,营销归营销。

  三是缺少的人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策划人才和经营人才,转化之后稳定的市场空间给我们展示创意产业真正产业价值而不是简单的价格。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在大打价格战,但是里面价值含量稳定吗?它是自下而上、因人而宜的吗?还是有稳固的行业标准,有这样一种持续增长的经营能力呢?现在我们经常看见政策的发布往往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一种不太跟国际接轨的极其具有特色的状况平台上,直接受到政策空间的影响,我们走高和走低像中国的股市一样,一个政策的出台和一个政策新的否定直接决定了我们文化创意产业。

  大家知道,真正好的产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它不能是一茬长起来,一茬像韭菜一样收割下去。我们怎么有稳定的人才取得放弃投机的想法,而谋求持续发展的经营思路呢?这方面的人才我们是缺失的。

  四是我们其实缺少真正有国际知名度权威的创意领军人物。大家会看见目前创意人才存在着这样几个小的特点:

  1、从业时间短,刚才梅松老师上来给大家一个宏观的表格,我们看见这几年基本状况,他们从业时间必定是短的。

  2、流动快,在这个行业之内,人的跳槽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谁有高薪可以把人挖走,还会出现配六国相印的情况,一个知名设计师可能同时受聘于多个有竞争关系的企业。

  3、领军人物稀缺,这个行业之内的领军人物很稀缺。

  我作为一个教师,以行外的观点看待这个行业,要正视人才的稀缺,才可以正视人才培养。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缺失呢?为什么会出现目前这种状况呢?我们政策空间给的已经很足了,我们也看见了从政策的探索,从基金的到位,方方面面都是在大幅度注入和提升,但是为什么人才如此稀缺呢?

  一是从教育培养体制上来讲,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但是并不一定有非常规范的教材、到位的师资、合适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学院派培养方式上目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我之所以说这一块,因为我熟这一块,我是一直在给本科上课的老师。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甚至从小学、中学开始,到它真的是对创意人才思维方式不太有利。民办教育很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给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曾经用同样一道题测试过不同年级600多个学生,小学、初中、高中。一个人划着一条船,船上有15头牛和25只羊,请问这个人多大年纪?陶先生告诉我,同样一道题问小学生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问初中生的时候,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但所有的高中生都知道答案。这点很厉害,所有高中生都是有答案的。陶先生告诉我,这道题本来标准答案应该是不知道。一个人船上有多少牛,多少羊,跟他的年龄有多大关系,高中生都是奥熟出来的,都有推导,这个人划着船,这么多的牛和羊,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定的年龄,但也不会太老,这个船多大的面积,多大的体积,这个人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身份,洋洋洒洒,条分理细,大概是40岁到50岁之间,给你一个答案。

  这个故事看似跟讨论关系不大,但是发人深省,我们为什么缺少创意人才呢?所谓创意,有的时候是简明的答案。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段子,说有一辆直升飞机遇险,岌岌可危,上面有三个人,一个人是研究核武器防御专家,一个人是粮食专家,还有一个人是研究生命科学的专家。这三个人都是世界的,研究核武器防御的人可以阻止战争的发生,研究粮食的人可以改善人类未来整个社会饮食结构,粮食供给,研究生命科学的认有可能从基因学上给我们更好的未来。这个飞机。只能载两个人,把谁扔出去?所有人都站在学科背景上都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争论,只有一个孩子说了一句话,说把胖的扔下去。这也是一个好的答案,我们曾经想过吗?所谓的创意是让我们保持一种直观表达,还能够让我们忠诚于感性思维。我们现在所要的创意人才,往往经历了太多太多理性培训,他们在逻辑上是严密的,知识系统上是平衡的,他们经历了他们多学院派纯技术训练之后,他们已经回不到感性思维,换句话说真正创意人才是敢说皇帝什么都没有穿的人,有勇气,有超越所有教育之上朴素的判断力,那是一种惊人的生产力。

  我们现在这种教育,几乎在中学的时候让学生们习惯于顺从标准答案了,我们颠覆性的东西,松绑的东西太少了,也许我们真正呼唤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命题仅仅在大学里面讨论还是不恰当的,它应该向前延伸到幼儿园教育。我相信每个幼儿园的孩子都是一个的文化创意人才,只是他们不懂什么是产业。但是人越大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智慧同步增长,创意并不一定和知识成正比。创意与人的悟性、眼界相关,与人真正厚积薄发的坦率和勇敢相关。

  二是我们探讨人才培养的时候,现在过分注重了各个地方用什么样的教材,用什么样的师资,我们奠定什么样理论跟进之上,其实这个行业是新生的,我们未必有多少理论,但是我们更需要是鼓励和保护。

  对于这个行业的人的劳动成果商,我们一定要有弹性评价机制和长效奖励机制,一定在充满激励的土壤上让他们脱颖而出。中国还停留在劳力密集型的阶段,并没有真正进入文化创意阶段,我们什么时候深刻尊敬知识的产权。

  我在这个行业当中是一个运动员,当我《论语心得》出版的时候,新闻出版署的领导跟我讲,你的书正版发行量600万的时候,你的盗版发行量已经超过2000万,曾经一度在天桥上、桥洞底下、路边都在卖盗版书。我曾经找过新闻出版署,曾经找过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大家都说这个事儿真头疼,应该保护,好象不是我这个部门单独能干的了。为什么盗版屡禁不止,我们抓的是卖书的,而不是端窝点,端窝点处罚不重,他们又出来了,依然一本万利。这个事情牵涉到我们把知识产权看的到底多么重要。

  共和国的法律当中偷盗要犯罪,你偷别人家的有形资产都是判刑的,偷笔记本、电视机都会明明白白判刑,但是偷到知识和创意呢?这些年各个影视公司、文化公司大打官司没有结论的,近有相关行业大学教授获奖产品抄袭的是学生的毕业作品,这个事情通过调停是可以解决的,我忽略了他的劳动成果。如果我们没有上到立法层面,没有对知识产权真正尊重和有力的保护,没有给知识创意人才很好的激励机制,如果他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创意养家糊口,在社会上获得尊严,这个行业是留不住人的。

  现在几个小伙子风华正茂出来,一问干什么,做企业的,真有本事。做公务员,司局级,很有出息,做大学教授的,也很有本事。问一个30岁小伙子,我做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家问你到底是做什么,是做广告,还是写文案。我们什么时候在全社会对于创意人才深刻的尊敬,恰恰因为创意不好评估,所以要有一个弹性机制。大学里面每年教学是多少,科研是多少,发在核心期刊是多少,带了多少硕士,带了多少博士,这都是折合工作量。即使我们做文化创意的,用这套方法评估文化创意人才也是不适合的,我们能用对象激化这些人的想象力吗?那个光明四射的想象力值钱吗?我们要有一种长效培养和鼓励机制,这些人是需要不断再生。如果坐吃老本,这个行业不同会计、律师,你原来基础条文可以用很多年,干律师还需要根据新的司法立法更新,在这个行业中,任何一个名校出来的人,他的老本不够他吃五年,五年都是保守的。这个行业内代替的更迭都是需要的。

  第三,现在缺乏是真正有规模的聚集区,展示出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我们到纽约都会了解到它的聚集区在哪里,伦敦、巴黎都知道,北京知道一个锣鼓巷,一个798,里面不是原创的,那里有很多的工作坊,也有小商店,他们物理组合,没有化学反应,他们缺少集体规模的活动,缺少校企之间、产学研一体化的自觉。我们现在的园区有哪个跟名校之间形成准确的转化链条呢?如果我们的创意想法跟研发机构不能成规模的出口,这个出口平时是运行的,展示的,把成果转化成大家消费对象的,我们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缺乏这样一种展示的园区,缺乏这样一种地方。

  第四,只有在这个行业内国际化才是前提,大家觉得我是讲传统文化的,但是分行当,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国际化,只是自恋,我们要站在国际化的前沿,怎么有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呢?早晨到现在,我们平台上有很多外国的嘉宾,他们给我们大开眼界,更重要给我们带来一种新思维。思维是一种评价标准,我们现在鼓励这么多文化创意产业,但是我们验收吗?我们验收他们产品的标准又在哪里?

  我们这个行业缺少的不是资金,甚至也不是政策,而是它的标准,真正转化出来的绩效评价。我们现在有很多事情都是只鼓励上马,上了以后不验收了。其实在这个行业中,我们验收至关重要。我们表决心是一回事,但是投入产出比是另外一回事,谁来买单,中国特色是很多政府买单,政府的钱也是纳税人的钱。不管是私企还是国企,要有一个好的验收机制,站在国际化平台上,而不是自说自话,喃喃自语。如果打通这样一个政策空间,我们人才培养才会成为可能。

  我以一个外行人的身份提出几点呼吁,一是改革教育理念,在教育思维当中大量松绑,让创意也能得分,让非标准答案在教育中能够上升它的比重。二是给创意人才一个有尊严的社会空间,给他们一种弹性的评价和长效奖励机制。三是创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园区,让我们有更多的地方去展示,能够成规模、稳定集聚大家的关注。四是国际视野内出台一些标准,在绩效评估上给大家更为合理理性引导,不仅仅是一种激情的鼓励。

来源:搜狐焦点

上一页:陈少峰:政府和企业在文化产业改变对接方式
下一页:戴自更:媒体也要做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研究
[城市文化] > 一座城的文化魅力 > 辽阳设立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城应坚持“…
[创意营销] > 家居业的创意营销脑洞… > 玩转奥运营销:洪荒之… > 2015营销新关键词——…
[品牌故事] > 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 > 锡企参与专项 打造无… > 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文化…
[专家视角] > 论国际视野下的创意文… > 李宜航:关于广东大力… > 陈少峰:文化产业园区…

知识产权
[版权] > 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 繁荣文化产业离不开著… > 江苏扶持版权作品产业…
[商标] > “滴滴绣”商标之争 苏… > 无锡知名商标达到1364… > 无锡市工商局发布商标…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